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
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 |
B.F2显隐性之比为3∶1 |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之比1∶2∶1 |
D.F1显隐性之比为1∶0 |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是由20%蛋白质和80%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这种酶相同的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A.RNA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
B.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D.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在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
A.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
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
C.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 |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
如图为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染色体有5种形态,减数分裂过程中3、4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
B.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
C.减数分裂时染色体5、6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D.染色体1、2、4、5、8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
在垂体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生长激素(一种由191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
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 |
C.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
D.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