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声声慢 秋声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三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这首词名为“秋声”,词中共写了哪几种秋声?在描写秋声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分)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
(2)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 (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睦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会。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妻淳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采高索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目的君子亭,自稀“因套”。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三、四句写出了海棠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吟诵“梅”?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8小题(共8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香”表现在何处?
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 愤
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 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事见《苏武传》)。
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试分析作者用苏武和张巡两个典故的作用。 (4分)
答:
(2)文中“只凭天地鉴孤忠”一句,有人分析说由此可见作者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天地来鉴别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有人说是他对朝廷的怨恨,朝廷不重用自己,使自己一生空过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