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二  1935年,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的世界。”罗曼·罗兰还撰写了《莫斯科日记》,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⑴、材料一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⑵、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⑶、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商君"是谁?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
(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分)其作用是什么?

全球化是客观事实。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从1500年前后开始……第二次从19世纪初到一战前……。请写出第一次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举出推动第二次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2)阅读下列关于第三次浪潮的材料: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卡斯特罗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据材料,指出第三次浪潮形成的根本动力、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
请回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据材料,指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对危机,俄、日都采取了回应措施。阅读下列选自《全球通史》的材料:

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到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①材料一说的是哪个"法令"?为什么说它的实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②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举出"日本新领导人"在经济、社会生活上学习西方文明的举措(各一例);简述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③上述措施表明了俄国和日本解决危机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3)20世纪40年代初,中、美、苏等国共同面对的危机是什么?为了应对危机,1942年这些国家采取了哪一联合行动?有何影响?
(4)近年来,希腊债务危机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你认为上述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对解决希腊危机有何借鉴意义?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请回答: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请回答:"此事"指什么?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3)《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
"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请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纺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中华民族有着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但当遭到外敌入侵时,中国人民会奋起抗争,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困境和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从不退缩,不屈不挠,直至最终
胜利。
材料一见图

1.

清初,沙俄悍然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决定用武力捍卫领土主权的皇帝是谁?

2.

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惨败,沙俄被迫进行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最终同清朝签订了什么条约?
材料二 1840年至1901年的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是生了深刻变化。

3.

完成下表:

战争
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三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进入了艰难的局部抗战;1937年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八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

请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