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战前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对英国人民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前”是指什么战争前?引爆欧洲“火药桶”的一粒火星指的是什么事件?该战役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哪一战役?
(2)材料二中英国正参与哪一场大战?这场大战中转折点战役是什么?
(3)以上两场战争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4)通过对两场战争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 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4分)“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2分)“插上一刀”有何历史意义?(2分)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3分)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1分)这场战役解放的是那座著名城市?(1分)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1分)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分)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______”,这条路线的起点是_______即今天的______市,最远可到达______。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_____(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_________。
(3)公元前_____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_______。
(4)这条路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想一想,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在今天看来,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读图后,解答有关问题。

请回答:
(1)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分别由何人建立?
(2)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
(3)分别写出D、E战场进行的战役名称。
(4)F为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被称作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在三次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之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按顺序写出每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1:《条约》;图2:《条约》;图3:《条约》
(2)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在19世纪中期的侵华战争中,俄国共侵占我国多少土地?
(3)结合材料二和所掌握知识分析“欧洲诸国”中的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列举出两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贞观之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材料反映了他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2分)
人才选拔: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2)依据材料及所掌握的知识归纳出科举制的特点。(写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技术创新:
(3)材料中精美的画面,选自哪一经卷?此经卷在当时采用了什么印刷技术?(2分)

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青海迎娶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娶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4)吐蕃人是今天的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她对吐蕃有什么贡献?(5分)
中外交往: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曾昱、灵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5)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划“×”;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划“○”。
①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 )
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 )
③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 )
④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 )
⑤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