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贞观之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材料反映了他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2分)
人才选拔: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2)依据材料及所掌握的知识归纳出科举制的特点。(写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技术创新:
(3)材料中精美的画面,选自哪一经卷?此经卷在当时采用了什么印刷技术?(2分)
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青海迎娶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娶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4)吐蕃人是今天的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她对吐蕃有什么贡献?(5分)
中外交往: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曾昱、灵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5)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划“×”;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划“○”。
①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 )
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 )
③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 )
④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 )
⑤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首诗也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隔近三十年后,饱经沧桑的中国又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1)结合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方面的相关史实,各举一例谈谈你对“时间开始了”的理解。
(2)“时间又开始了”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密切联系,此事件对中国命运的抉择有何影响?
(3)材料二:进入21世纪,时间“再一次开始”,走向2020,届时神州大地必定 。
请在上面空白处填入展望的美好前景
叙利亚问题持续两年多,战乱不断,国际社会一直在关注叙利亚的走向。
材料一:2012年7月19日,英美法德等国曾向联合国提交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中国和俄罗斯在表决中行使了否决权,反对欧美等国军事干预叙利亚。
材料二:经过多方努力,联合国安理会于2013年9月27日晚一致通过一项有关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的决议,叙利亚局势回归和平轨道。
(1)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一地位是何时恢复的?
(2)就叙利亚问题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中投了反对票,体现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后呈现什么新的特点?制定或调整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若要解决世界范围的不安宁、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你认为根本出路是什么?(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系列会议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本年度APEC会议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曲折反复、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召开,21个成员的领导人、政府和工商界代表共商世界的经济发展大事共谋未来大局。
材料二:自2011年3月爆发冲突以来,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英法等西方国家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下台,并加强对叙利亚制裁。叙国内武装冲突不断,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在多个地区展开激战,巴沙尔政权出现严重危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问题?
(2)请对材料一中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干预、制裁叙利亚的行为进行简要分析
(提示:可以从该行为的实质、危害等角度进行分析)
(3)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应采取怎样的内外政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二:《春天的故事》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1)材料一中,标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一春天的到来与哪一次会议有关?这位老人是谁?
(3)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重大成就。请你举两例说明。
(友情提示:可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家庭生活等角度思考)
(4)我国已经实现总体小康,下一个美好目标是什么?并简要描绘那时的情形。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探索和解决农民和农业问题,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材料二:“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材料三:“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中“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的历史性深刻变化”分别与哪些政策有关?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这对我国现在的经济建设有何警示?
(3)材料三是盛行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口号,请你再另举那一时期的新生事物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