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败“反法同盟”,维护了法国革命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后来,他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人民反抗。1812年,他率军入侵俄国,惨败而归。欧洲大陆的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瑞典等封建国家和英国乘机围攻法国。在1813年秋天的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失败。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清军入关后,沙俄强占雅克萨、尼布楚等中国领土,作为其侵略据点。1685年,康熙帝派清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雅克萨,俄军被迫投降。但清军撤走后,沙俄又重返雅克萨。1686年,清军再次进攻雅克萨,俄军损失惨重。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
——摘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2012年4月10日,因菲律宾军舰欲抓扣我渔民,引发中菲南海对峙。针对这一事件,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一是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丝毫让步。二是和谐稳定是中国要维系的大局……。应该说,通过直接谈判和友好协商处理争议,仍是当前解决黄岩岛问题的最佳路径,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将这种努力进行到最后一刻。……”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
(1)请回答材料一中“他”是谁?
(2)根据材料一回答,“他”发动的对外战争性质有何变化并导致了什么结果?
(3)根据材料二回答,你如何认识康熙帝组织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清朝与沙俄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什么条约?
(4)依据材料二、三回答,康熙帝处理领土争端和当前中国政府对待南海争端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拿破仑法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3年中科院公布了对周口店遗址地质病害调查结果:周口店遗址目前面临全面危机。地震、爆破和火车震动的影响,造成岩石从较陡的斜坡滑落,产生塌方。遗址旁边采石厂的爆破作业,对遗址保护非常不利,周围水泥厂的粉尘容易形成酸雨,侵蚀岩石。过量的开发也使得坡度过大或者洞顶过薄,致使洞顶塌方、斜坡滑落。
材料二 《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在“周口店遗址”看什么》。文章指出,作为考古重大发现的遗址博物馆,周口店遗址的游客锐减,建筑陈旧,展览馆的文字说明模糊不清,很少看到其他语种的解说,展馆几十年不变等。
(1)在“周口店”发现了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2)请你就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周口店遗址,给遗址管理的负责人写一封信。

阅读下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
意思是:神农根椐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以及地势条件的便利,制作了耒耜,教百姓从事农耕。
(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反映的情况从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3)这些原始居民在农耕方面有哪些世界之最?

歌曲中的历史
歌曲一: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歌曲二: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歌曲三: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历尽千辛万苦,胜利会聚甘孜城。踏破岷山千里雪,高歌北上并肩行。
请回答:
(1)歌曲一中“战略转移去远方”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歌曲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
(2)歌曲二中,遵义会议在什么时候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3)歌曲三唱出哪一重大会师?它有何意义?
(4)这一战略转移最终结果如何?有何意义?我们从红军身上学习到了哪些精神?

材料一:应运而生
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行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什么?各自结果如何?
(3)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

(10分)名人语录、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美、苏等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材料二: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1924年1月
材料三 :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四 :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材料二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 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4分)
(2)材料三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 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2分)
(3)依据材料四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