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 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 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 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4分)“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2分)“插上一刀”有何历史意义?(2分)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3分)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1分)这场战役解放的是那座著名城市?(1分)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1分)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现在君临之大汗,名称忽必烈汗,今特述其伟业,及其朝廷一切可以注意之事实,并其如何保持土地、治理人民之方法。
——《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二: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
——《马可·波罗行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忽必烈”是谁?
(2)材料二中关于日本的描写是否属实?
(3)简述《马可·波罗行纪》一书的内容,并指出本书的作用。
读图分析题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这条路线的起点是,最远可到达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___。
(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
(4)这条路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材料阅读一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有什么功绩?
秦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一夫”是指谁?“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一问题你能回答吗?
“一夫”是指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提到的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推行什么政策?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其“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分析材料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公(周天子)……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史记》
材料二李斯(秦朝丞相)说:西周后期……诸侯竞相厮杀,周天子无法禁止。
材料三下图是秦朝行政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此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诸侯竞相厮杀,周天子无法禁止”反映出诸侯和周王室力量分别有何变化?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和材料一相比,哪个时期的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