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   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  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 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4分)“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2分)“插上一刀”有何历史意义?(2分)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3分)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1分)这场战役解放的是那座著名城市?(1分)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1分)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西部大开发战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军是个科技爱好者,将下列实物图片分为三组放到一起并设置了相关问题,请你一起参加回答问题。

(1)第一组图片中的这个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发明者是谁?第二组图片中的两个交通工具分别是什么,都是由谁发明者?
(2)第一组图片中的发明与第二组图片中的发明有什么关系?第二组图片中的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

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促使国际格局不断调整。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斯大林选集》
(1)材料一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是在构建“战后和平制度”时签订的与中国有关的条约,以上两个条约给当时的中国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三“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
(3)材料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对此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这一措施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材料四 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极格局崩溃后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样的?当今世界仍不太平的原因有哪些?
(5)纵观当今世界,你认为各大国应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些什么?

改革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红利,锐意改革是新一届中国政府最醒目的执政标签。纵观世界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一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虽然会带来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复活,但资本主义和以前的生产方式相比仍是一种进步。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发展生产力,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哪儿?它对苏联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国家工业复兴法》
(2)材料二说明了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经济社会史论》
(3)根据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说明材料三中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4)新政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5)结合四则材料,试分析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能取得积极成效的共同原因。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材料一中 “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2)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各举一史实说明17—19世纪英国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
(3)英国的崛起对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卡尔·本茨和他发明的汽车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谈谈汽车的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材料四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继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在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又发生了一次重大飞跃,史称“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华书局初中《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5)根据材料四的提示,列举两项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的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科技成就。

世界近代史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产生、确立、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直接目的与后果就是权力在国王与议会之间重新分配。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实现“权力在国王与议会之间重新分配”的?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人权宣言》
(2)材料二是在哪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文献?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
(3)从内容上看,这些主张受到了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材料三日本明治时期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曾说“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保存(旧)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的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
——《脱亚论》
(4)根据材料三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
(5)试列举三项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的措施。
材料四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已波及到俄国。不过,此时的俄国仍旧实行农奴制,农奴主们对使用机器并不热心。他们认为,买打谷机要花钱,坏了要修理,而农奴的劳动都可以一文不费。既然机器完成的工作农奴同样可以完成,为什么要花这份冤枉钱呢?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6)材料四反映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俄国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