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推断图中锋面类型及其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
(2)推断甲处的地貌。
(3)指出甲、乙、丙中受侵蚀作用最强的一处,分析其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格是图中A、B、C 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倾)
粮食单产(吨/公倾)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48
4.48
2.77
2005
4.84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是,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是
(2)材料中全国粮食总产量如何变化,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如何变化,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3)AC两省属于泛珠三角区域,试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两省城镇化发展的?
(4)针对图中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指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提出该问题治理的对策。

挪威、瑞典和芬兰三国森林覆盖率高,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挪威、瑞典和芬兰地理位置及重要矿产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芬兰人口530万,面积33.8万平方千米,其中内陆水域面积占10%,拥有大约18.8万个湖泊。
芬兰1921年起实行义务教育,此后又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传统经济以森林为基础的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传统产业进行调整和改革。政府重视科技投入,鼓励企业与大学或研究院合作,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政府还要求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化运作,并鼓励本国的企业走出去,或者使企业股本结构国际化,使得一大批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芬兰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国际有关组织评为世界“技术最发达国家”、“最具竞争力国家”。
(1)根据材料一,当11月15日联考时,奥斯陆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斯德哥尔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
(2)芬兰、挪威和瑞典三国种植业产值都较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对该区域大西洋沿岸气候起重要作用的洋流从性质分属于;据图判断,瑞典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3)吕勒奥是瑞典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4)简要分析芬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因。

读大气受热示意图,回答:

(1)太阳暖大地指的是______(填字母);地面暖大气指的是______(填字母);大气的保温作用是______(填字母)。
(2)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______(填字母)。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___。图中A处是______(高、低)气压,大气活动中心名称是______。
(2)图中B盛行______季风,C处盛行______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和______。

读图“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气压高低。地面A比B气压_______(高或低),高空C比D气压_______(高或低)。
(2)A、B、C、D气压值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A比B的气温______(高或低)。
(4)在图中用箭头标出A、B、C、D间气流的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
(5)图中热力环流的过程,先有大气的______运动,后有大气的______运动。
(6)如果A是陆地,B是海洋,则此时应该是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之间吹______风(海风或陆风)。
(7)当A气压出现在北半球中纬度陆地上时,此时北半球的季节是______(冬或夏),______气压带被陆地上的______(高或低)压切断,这体现了______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