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江苏省建国以来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总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变动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列问题。

从1982年到2010年,江苏省总人口约增加了

A.1 000万 B.1 500万 C.2 000万 D.2 500万

从1964年以来,图中②线持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①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  ②医疗条件进步,死亡率下降 
③青少年人口大量外迁      ④出生率下降      ⑤男女比例不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布局等,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这种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的是()

A.黄淮海平原 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C.长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文化景观是建立在自然景观基础之上的,因此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特点,可能有利于环境的发展。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据此回答10—12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台湾岛上有人类活动,所以是文化景观
B.云岗石窟不是宗教文化景观
C.五台山是自然景观,山上的寺庙是文化景观
D.高速公路和汽车都是文化景观、

下列文化景观违反了自然规律的是()

A.新疆的坎儿井 B.黄土高原的人工林
C.长远开垦为农田 D.红壤丘陵种植茶树

下列能反映文化事物与自然环境具有密切关系的是()

A.我国南方的农村房屋多为斜顶结构
B.我国东北人喜欢扭秧歌
C.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
D.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石窟,是指开凿于山石、崖壁间的洞室。最初是佛教的修行之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有规模的佛教建筑。下图为我国三大石窟分布及开凿年份示意图.读图回答6~9题。
敦煌石窟位于()

A.新疆 B.内蒙古 C.甘肃 D.青海

三大石窟的分布图可以反映出()

A.佛教仅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B.佛教都分布在我国的山区
C.佛教可能的传播方向和兴盛时期 D.佛教都分布在汉族人口集中地区

当中原文化在敦煌扎根成长的同时,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敦煌。今天敦煌莫高窟见证了中国的古代文明,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壁画、雕塑构成了人类学的一部分。“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敦煌”,这表明该文化扩散()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迁移扩散 D.刺激扩散

敦煌石窟作为佛教文化景观,见证了中国的古代文明,这反映了()

A.文化景观的空间性
B.文化景观的时代性
C.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D.文化景观与社会环境的联系

对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A.钢铁厂 B.印染厂
C.化肥厂 D.服装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