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学研究某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
①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的黑布包扎起来;
②用a、b、c三个瓶子均从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
③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 h后取出;
④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24 h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ω)mol/瓶 |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mol瓶 |
C.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 v)mol/瓶 |
D.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mol/瓶 |
美国科学家2010年5月20日宣布,他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DNA,并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名为山羊支原体的微生物体内,最终使植入人造DNA的微生物重新获得生命,繁殖成世界上首个“人造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人造细胞的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构成 |
B.该人造细胞的在合成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进行的 |
C.该人造细胞的代谢方式与山羊支原体基本相同 |
D.该人造细胞具备的最基本生命特征是能够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活动 |
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A.由图2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B.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32﹣需求量最大,番茄对SiO32﹣需求量最小 |
C.图2中B点,离子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
D.图1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 |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分子)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载体蛋白 |
B.甘油通过人工膜和生物膜的方式相同 |
C.钠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转运方式通过人工膜 |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
下列各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速度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是②④⑥ |
B.与水分子进出细胞相符的是①③⑤ |
C.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是②④⑤ |
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是②③⑥ |
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供能),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
B.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 |
C.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和载体蛋白 |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