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漫画《诱惑》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重视量的积累, 防止事物相互转化 |
| B.要全面看问题, 注意事物的两面性 |
| C.分清主次矛盾, 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
| D.坚持群众观点, 作出正确价值选择 |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2·课标全国卷)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
|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
|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