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涉及无公害食品行业、环保生产技术的专业性开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废弃物再循环等。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当今高科技开发国际竞争的战略重点。
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解决节能环保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2012年6月国务院制定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
材料二 国务院在《规划》、《意见》中对于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明确了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若干具体政策措施。
《规划》、《意见》所列部分措施 |
经济学依据 |
安排中央财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及环保产业重点工程 |
|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节能环保领域 |
|
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
|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承揽境外各类环保工程、服务项目 |
|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大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所采取措施的理论依据。并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就我国如何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提出合理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凿壁偷光:汉代匡衡勤奋苦读,凿壁偷光。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很多书,匡衡在那家人家里当佣工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书给他看,主人深深感动了,把书全部借给了他。后来,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材料二: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上游,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导致土壤肥力急剧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而从黄河流下的泥沙汇集到黄河下游,长此以往形成了“地上河”。对此,居住在黄土高原的Q村的村民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通过Q村的植树种草来恢复当地自然面貌,最终带动黄土高原防护林的建设。
(1)从价值选择和人生价值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中“匡衡凿壁偷光,最终取得成功”的认识。
(2)结合所学哲学的有关知识,阐述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辩证法联系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30省份2014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
材料二: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4)得分及排名情况
材料三:李克强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说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就业不降反增,主要是改革发了力。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我们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部门已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今年又在全国推行商事制度等改革,企业准入的门槛降低了,“紧箍咒”松了,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创业兴业的热情。1—8月,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00多万户,其中3—8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出现了所谓“井喷式”增长,带动了千万人以上的就业。政府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1)分析材料一、二所说明的现象。
(2)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司的经营”的相关知识,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怎样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企业的关系。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流传至今的“24孝”故事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统孝文化在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封建色彩的糟粕。新时期,“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新版“24孝”赋予孝文化新的内涵,让孝老爱老有了更具体、可操作的标准。
材料二: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面对市场经济冲击下人民群众道德观、价值观的新动向,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大力弘扬优秀的孝道文化,更好地发挥孝文化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传统孝文化与新时期孝文化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如果让你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所在社区设计一个以“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宣传栏目,请列出栏目的宣传提纲。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及文艺与市场的关系时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材料二: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
(1)据材料一,运用“走进文化生活”的知识。从文化企业及公民个人角度,说明如何应对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的理解。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趋势性变化的基础上,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会议强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材料二:关于2015年的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对于经济风险,要严控增量,逐步加以化解: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各地区要找准自身优势,确定工作思路。
(1)阐释材料一蕴含的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会议要求的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