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已连续17个月为负。PPI的不断下降带来的影响是
| A.工业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就业压力加大 |
| B.工业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企业生产规模缩小→经济紧缩 |
| C.工业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产品供过于求→产能过剩 |
| D.工业产品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刺激经济发展 |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造主观世界,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崇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境界,这是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我们应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下列哪些是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
①闭门思过②经济体制改革③吾日三省吾身④忏悔和祷告⑤某作家写不准备公开发表的日记⑥歌星公开演出
|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④⑤ |
| C.②④⑤⑥ | D.③④⑤⑥ |
我国近几年来多次立法都面向社会公众征求群众意见,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要表决的《物权法》关系每个百姓利益,群众提出大量意见和建议。这是我国第七部公开征求意见的法律。这充分体现了立法为民的思想,彰显法制建设的人性化光辉。立法为民主要体现了( )
| A.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
|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
| C.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特征 |
| D.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被真正认识的时候,社会上一度出现过“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象。在认识了这个问题之后,党和政府不仅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各项待遇,而且允许和鼓励把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于是我国又出现了“知本经济”“智本经济”的说法。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①正确的分配政策对生产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人们原来认为根本不可能的事,通过科学研究实现了, 使人们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这说明( )
| A.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 C.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
《中国青年报》报道,若让已到报废年限的桑塔纳轿车再跑15年或20年,人们会认为是白日做梦,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的回答却是:完全可以。他的依据就是他潜心研究的“再制造”技术。徐院士在研究中发现,一切部件的损坏都是从表面开始的,磨损、腐蚀、疲劳损伤都是由表面向基体延伸。于是他认为,将损毁面修复、强化,就可实现“再创造”。通过实践,他解决了大型舰艇的表面防腐难题。由此可见( )
|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
| B.事物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 C.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
| D.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