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气候、气象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海气温降水资料表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上海 |
气温(℃) |
3.3 |
4.0 |
7.8 |
13.4 |
18.6 |
22.9 |
26.8 |
26.8 |
22.7 |
17.4 |
11.1 |
5.6 |
降水(㎜) |
50 |
59 |
84 |
93 |
94 |
180 |
148 |
145 |
128 |
72 |
50 |
39 |
材料二: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气象资料图
根据材料一“上海气温降水资料表”提供的数据,在下图中用对应符号作图,完成上海6、7月份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分析材料二“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问题。
甲地的夏季气候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最大灾害是 。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气象资料图信息,完善“今天白天到夜间的天气预报”:今天白天晴,最高温度 ℃,下午有4级北风。今天夜间有 ,最低温度4℃。
2011年3月26日20:30—21:30,“地球一小时”将再次引发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在这一小时内共同熄灭不必要的灯光,为地球的可持续未来祈福。
(1)“地球一小时”活动,熄灯是从①洋岛国斐济开始的。
(2)熄灯自东向西依次进行,先后经过A洲、欧洲、 B洲,最后在北美洲西岸结束,这种接力方式的熄灯过程与地球的(自转或公转)运动有关。
(3)其中A、B两洲的分界线是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4)今年3月26日世界各地举行“地球一小时”活动,这时,悉尼的季节是季。
(5)作为一名中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可以为地球的可持续未来做贡献?
读 “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________,并用箭头在图中标出流向。
(3)山顶甲在山顶乙的________方向。
(4)图中山顶甲的海拔是米;
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图中的等高距是________米。
(5)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而实地距离是_______________米。
(6)图中山坡D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_______。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A位于带,介于和之间。B位于带 。
五带中,地面获得太阳热量最多的是,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和极夜,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有极昼和极夜的是。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带。
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A.有无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 B.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
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 D.有无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
读 “地球某种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动到位置时,太阳直射在(重要纬线),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日(节气),此时北京(白昼或黑夜)最长。
(2)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到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在(重要纬线)。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填"一样"或"相反")
(3)福州地区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是()
A.春分 | B.夏至 | C.秋分 | D.冬至 |
(4)地球公转产生了现象。(填一个就可以)
(5)今天地球运行到两点之间。
读下列两幅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写出A、B两点的地理坐标:A,B。
(2)就南北半球而言,A在半球,B在半球。
(3)从低纬、中纬、高纬来看,A位于,B位于。
(4)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点,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