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年代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摘编自《一个岛国的崛起》
材料二:见右图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材料四: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工厂、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恬静的田园生活……
材料五: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三、四分析科技革命的影响?
(4)材料五中出现的“雾霾”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趋势有何联系?对此你有何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如图

(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开通的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被称作“___________”。它是以图中①___________为起点的。___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重要通道作出了重要贡献。②处为我国汉朝时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___________。
(3)材料三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4)从上述三则材料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5)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有参决。
——摘自《史职官志》
(4)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机构?
(5)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 人们给予他什么赞誉
(2)他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什么贡献?
(3) 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的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指什么?
②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哪两种“和谐”?
③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请举例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及他们关于和谐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
———《史记》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筐天下。
———《论语》
材料三春秋无义战。
———孟子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看待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