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以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
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 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 | B.“一边倒”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
A.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选择何种制度 |
B.使“一国两制”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
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自定法律 |
D.依法治国将在特别行政区实施 |
细心的同学们可能发现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老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新时期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参加北平首次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下面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中国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职务人数党派 |
其他 |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政务院 |
|||||
主席 |
副主席 |
委员 |
总理 |
副总理 |
政务委员 |
|
共产党 |
1 |
3 |
29 |
1 |
2 |
6 |
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
0 |
3 |
27 |
0 |
2 |
9 |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