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 日
寇 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 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 轻寒微雨麦秋时。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唯有葵花向日倾。 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该诗题为“听筝”,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表达技巧别具一格,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答: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该诗题为“听筝”,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表达技巧别具一格,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与浩初上人①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释】
①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
②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因党争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都写到“望”,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 |
B.两诗都写到“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 |
C.柳宗元虽有友人陪伴,但身世之悲、思乡之愁没有丝毫地减弱,反而抒发得更强烈。 |
D.李德裕凭楼远眺,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于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
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它们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1分)
杂诗七首(其四)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一、二句用“桃李”比喻南国佳人容貌如花开般鲜妍,光彩照人。 |
B.诗歌三、四句“朝游”“夕宿”进行对比,表现了主人公闲散、寂寞的生活。 |
C.诗歌五、六句中“薄”的意思是轻视,“谁为”即“为谁”,宾语前置。 |
D.诗歌七、八句用议论的方式表达了主人公对人生短暂、容颜易老的无奈。 |
E.这首诗通篇以美人作比,意在表现诗人恃才傲物、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的性格特点。对下列诗评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诗评:清代张玉榖说:“此诗伤己之徒抱奇才,仆仆移藩,无人调护君侧,而年将老也。通
体以佳人作比,首二自矜,中四自惜,末二自慨,音促韵长。”(《古诗赏析·卷九》)
A.张玉榖认为诗人要表达的主旨是因为自己才美却不被看重,恐湮没于世而嗟伤。 |
B.张玉榖认为诗的前两句表现的是佳人的“自矜”之情,意即为貌美而自负。 |
C.张玉榖认为曹植和佳人的相似点是二者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故诗人以佳人作比。 |
D.这首诗清丽自然,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确如张玉榖诗评所言。 |
这首诗的五六句是如何体现“自惜”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