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政权架构与运行机制是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分官阶为九品……中书令门下侍中及尚书令皆为三品官。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奉侍皇帝。故就官职名义言,这三个官原本都是内廷官。中书主发令……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样设置官职的目的。
材料二 它是在一个大国对雅典民主原则的再现,“雅典人小规模实行过的,美国将大规模推行。”                                      
——周琪《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
(2)结合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说明。
材料三  1868年6月11日,日本新政府公布了政府组织法,即《政体书》。其中规定“天下之权力皆归太政官”,“太政官之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使无偏重之患”。其中 “议政官”分设上下两局,上局主要由政府官员组成,“掌管创立政府、制定法律、决定机密政务”以及“明赏罚、定条约、宣战、议和”等权力;下局由各藩推举的贡士(优秀人才)组成,主要任务是讨论租税、驿递的章程、造货币等,实际是上局的咨询机构,而无决定权。行政官辅佐天皇督理一切政务,完备天皇亲政的体制。刑法官掌刑法、监察、裁判、警察等司法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俊《明治维新史》
(3)依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新政府的太政官体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的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经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1)据材料分析这一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指出1946-1948年间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 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
—— 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2自台湾事后(指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3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康有为政治主张的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2)材料2、3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自的态度怎样?
(3)根据材料1、2、3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关于烟草的种植与消费,历来众说纷纭,争议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部分原产美洲的物种向欧洲、中国传播情况

品种
传入欧洲的时间
传入中国的时间
备注
玉米
15世纪末
16世纪中叶
明后期引进,清初普及
马铃薯
15世纪末
16世纪末
成书于清初的福建松溪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
番薯
15世纪末
16世纪末
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在菲律宾用重金买了几株薯苗,在福州城外种植
烟草
15世纪末
17世纪初
自菲律宾传入福建漳州、泉州一带

材料二清朝王简庵《临汀考言》载:汀(州)属八邑,僻处深山,本无沃野平原。所有田土,即使尽栽稻谷,不足民间日给。康熙年间,漳(州)民流寓于汀州,以种烟为业。因其所获之利,数倍于稼穑,汀民亦皆效尤。迩年以来,八邑之膏腴田土,种烟者十之三、四,以致本地无谷可买,米价倍增。
乾隆年间,汀州永定生产条丝烟的手工作坊已遍布城乡。闽人远到广东、江西、湖南等地开设烟庄、烟行。南靖人庄锦文所开下峰烟行生产的水烟丝,畅销四川、台湾等地。在漳州东门街开设烟丝行的平和人庄八常,自制烟丝运销江浙致富,人称“庄百万”。
材料三近代以来,西方烟草企业大举进军中国,抢占市场,市场上手工制土烟逐渐为机制卷烟所代替。同期,我国民族资本卷烟工业也开始兴起,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也称南洋公司)。1919年5月,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膝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材料四清初《物理小识》:烟草“其性可以祛湿发散,然服久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为吐黄水而死。”
又据《烟酒税史》载:乾隆年间,始创烟税,黄烟百斤征银二钱。自光绪二十二年起,十年之间,四增其率。《烟草谱·烟税》亦载:“烟草,向于杂税内。各省完烟税银若干。”
(1)材料一中出现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2)据材料二指出,烟草在汀州广泛种植的原因是什么?概括清朝烟草的种植与加工对福建经济产生的影响。
(3)从材料三中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烟草企业的生存状况,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讨烟草的种植与消费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选择其一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呢?……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

凯尔森说:“妥协是民主本性的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分封制度本身接近契约关系;继承制度和婚姻关系在扩张领土上的广泛应用等等都是某种协商和妥协的产物。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盎格鲁—萨克逊的贤人会议的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丰富的妥协经验和对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使英国人更倾向于采用渐进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顺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英国此后至19世纪中叶是如何渐进推动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0年后“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重要事件是什么。简要分析此后法国政局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集团之间妥协的表现有哪些。分析美国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