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11月3日,美国东海岸、西太平洋,以及非洲地区出现了本世纪第二次日全食。中国古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是天降灾难,预示着人间将会出现灾难。而事实上世界上每天都有灾难产生,对于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低下的人来说,大灾小难正好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所以这种观点一直被很多人所接受。认为日食必然带来灾难这一观点错在违背了

A.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B.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以主观想象联系代替客观真实联系
C.联系的条件性原理,没有认识到灾难是不需要条件的
D.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忽视了其它因素也会引起灾难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决下图中的问题,必须处理好

“不同步”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异彩纷呈 D.丰富多彩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 ④尊老爱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遗产,说明
①非物质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只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发展经济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