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上图包含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这一论断。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833年,英国开采的每一块煤,在运往市场途中总有一部分路程要依靠火车。到1836年,已有总长超过724千米的铁路将英国各主要工业地区连成一体。火车和铁路已经真正成为正处于工业革命中的英国的一条“经济动脉”。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1)据材料一概括铁路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
您的儿子:乔治 1918年12月23日
(2)材料二中涉及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至少写出3项)
材料三 以下是乔治到达上海之后看到的部分现象
领域 |
现象 |
服饰 |
长袍马褂、中山装、旗袍、西装 |
餐饮 |
中餐馆、西菜馆、西式茶室 |
住宅 |
庭院式平房、里弄住宅、花园洋房 |
(3)分析上述现象呈现出的特征及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此先后进行了哪些重要活动?这些活动有何突出特征?其结局说明了什么?
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简要评价。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大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缠[纷]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民族解放之斗争,……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一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而我们要建立起来的,则是与此相反的东西,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2)材料三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特征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又有了哪些发展?
(4)综合以上二材料,三位伟人的理论创新有何相同特点?
材料一
图一 克伦威尔在纳西比战役中图二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材料二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无不认为,克伦威尔在对英国历史作出的最显著的贡献中,首先是,在经过近乎十年的内战之后.他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奠定了一个和平时期。……也许可以这样说,谁都比不上像他那样取得如此丰富的成就.他死后不久,就引起了一场大混乱。可是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却使英国人比较地享有繁荣。并能在国内过和平生活。
——【英】莫里斯•阿什利《论奥利弗•克伦威尔》
材料三在(克伦威尔)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四(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国固然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只图填个人欲壑.无所不为,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克伦威尔政治活动的性质。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给英国带来“繁荣”的举措。
(3)指出材料三三中的克伦威尔的“革命活动”与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的关系?
(4)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四的观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