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 15 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请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 “ 工业革命 ”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 “ 日不落帝国 ” ,在 18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材料二: 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 ? 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 “ 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
材料三: 1894 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 118 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才 400 年。 400 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 118 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1)、历史是奔腾不息的洪流,事件就是影响沧浪前进的沙石。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对英国崛起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件大事。 (4 分 )
(2)、导致材料二中俄国 “ 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 的这场改革是什么? (2 分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有哪些事件促成了美国成为 “ 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 ? ( 写出二件即可 ) (4 分 )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我国可以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获得哪些启示? (2 分 )
阅读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铸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请回答:
(1)连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2)请问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
(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历经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各取得哪些成就?分裂导致了什么后果?
(4)请你结合国共两党关系的风风雨雨,谈谈你的感想。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 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 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 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论〉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
材料四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思想主张?1898年他领导了哪一重大事件?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以上四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请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一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
名称:(1分) ,当时东起中国(1分) ,西至(1分) 。
(2)图一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
(3)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1分)?说出你的理由(2分)
(4)图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5)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设置的职能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然。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服装)。
——摘自《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属于哪一个政权?
(2)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
(3)从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4)本次改革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铸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1)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2)请问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取得什么结果?
(3)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各是什么?( 4分)
(4)从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