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班同学为了喜迎建党92周年,对中国共产党的曲折历程进行了探究。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2)下表是红色旅游选择的两个地区,请说明选择的理由。

地 点
理    由
井冈山
 
延 安
 

(3)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1分)此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1分)
(4)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5)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92年的风雨历程,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最少写出2点,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思想解放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1)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请再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关于和谐的一种观点。
材料二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2)材料二中的“改良”和“革命”这两次历史事件在思想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胡适在 1923 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3)材料三中《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杂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
材料四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材料四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它确立的正确思想路线是什么?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重回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据材料二,郑和与海外各国交流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三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3)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乾隆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当时清政府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四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4)据材料四,分析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并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是哪项?(3分)
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魏书•高帝纪下》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相似之处?
材料五 1982年,(南海)大沥公社实行包产或包干到户,即按人口、劳动力或者按人口比例分包耕地到户,分包户实行经营自主,除必须完成上调任务以外,盈亏自负。……生产面貌均有明显起色,生产者也从过去统一排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经营其他产业。
——《南海县志•农业》第十四卷
(4) 据材料五简要分析80年代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该变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7分)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柞,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 1956年—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56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


(1)材料一中 “唯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哪些体现?
(3)结合材料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回顾近代中国曾是:“百年魔怪舞翩跹”,而今“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声标志着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抗争,终于迎来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喜庆与豪迈。
材料二:“一五”期间成绩辉煌,但它本来应只是一个新的工业化时代的开端。只是,由于政治上的种种失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意外的成了新中国经济史上一个特殊的标杆,“一五”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开端,成了建设的象征,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材料三:流行语收集:
A农民翻身得土地B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多快好省,赶英超美
E一化三改 F改革开放春风来
G科学发展奔小康 H特区建立谋发展
材料四: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49年10月1日哪一事件宣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有何意义?
(2)“一五”期间我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举两例即可)接下来由于政治上的哪些失误,使得“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3)在这些流行语中 ,发生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有哪些?其中“农民翻身得土地”是得益于我国党和政府的什么政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负面作用流行语又有哪些?从这些失误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4)材料四中“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请你结合实例说一说这一伟大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怎样不断显示出来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