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迎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①及觉,痛咎谢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B.①强饮客,客辞②故人西辞黄鹤楼 |
C.①即自引满②引壶觞以自酌 |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②数见不鲜 |
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
C.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 2分
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 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A.②③⑤ | B.①②④ | C.①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译文:
(2)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
译文: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应该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予友梅圣俞①,少以荫补②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四部丛刊》)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荐:推荐。 |
B.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羁:寄居或停留在外地。 |
C.盖愈穷则愈工。穷:生活贫穷。 |
D.犹从辟书,为人之佐。辟书:聘书,指接受某部门长官的聘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②余既哭而铭之 |
B.①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②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
C.①非诗之能穷人。②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
D.①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②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
B.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
C.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
D.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屋质。屋质读竟,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太后曰:“汝第言之。”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竟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乃许立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耶律石剌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刘哥等不服,事遂寝。未几,刘哥邀驾观樗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刘哥自誓,帝复不问。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剌对状,不可辄恕。”帝曰:“卿为朕鞫之。”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相见,怨言交让让:责备 | B.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夺:强取 |
C.太后曰:“汝第言之。”第:只管 | D.刘哥等不服,事遂寝寝:停止 |
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善筹”的一组是(3分)
①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②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③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④臣愿竭死力
⑤屋质率剑士往讯之⑥当使刘哥与石剌对状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驾崩后,太后不同意诸大臣让世宗继承王位的主张,派皇子李胡起兵,骨肉相残的局面险些发生。 |
B.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耶律屋质秉持“惟和为善”的观点,先说服太后接受了和议,后说服世宗放弃了坚持敌对的想法。 |
C.和解开始时,双方各不相让,最后通过耶律屋质的调解,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同意立永康王。 |
D.刘哥和他的弟弟勾结耶律天德叛乱,后来因为耶律石剌将计划暗中告诉了耶律屋质,叛乱才没有发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4分)
(2)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4分)
(3)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的北面 |
B.处者安于故而难出故:故旧 |
C.舟车冠盖之冲冲:要塞 |
D.盖其先君子之泽也泽:施恩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
”字,与“硕求余文以记之”中的“
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B.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
C.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
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下列有关文章的内容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借事议理,环环相扣。 |
B.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社稷殚精竭虑,公而忘私,以至忽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
C.苏轼又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责任和义务。 |
D.饥渴的时候就要吃喝,吃饱喝足了就要停止。苏轼用这一比喻句表达出追求自适放达的人生态度。 |
有人说,苏轼是集儒道思想于一体的文学家。结合本文苏轼的“仕”之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3分)
(2)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3)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¹。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²。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1.致师:叫阵挑战。 2.眇:眼瞎。 3.韩彭:汉初大将韩信、彭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乃翼王出常以身翼蔽沛公 |
B.何相报速耶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C.乃稍引却却匈奴七百余里 |
D.任城王道宗解喻之王好战,请以战喻 |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终不以谗害良士斧斤以时入山林 |
B.其敢当赐其可怪也欤 |
C.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D.殿下亦焉用之哉则将焉用彼相矣[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
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
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2)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坐:获罪 |
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令:美好 |
C.为狱者不当如此耶。为狱:主掌讼事 |
D.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请假:请求休假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
D.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
③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④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⑤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⑥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A.①⑤⑥ | B.②④⑥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部自觉回到狱中。 |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