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
| 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
|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
已知小麦种子的颜色有七种,种子颜色的遗传受到三对基因的控制,此三对基因的影响力均相等且具有累加作用,基因型aabbcc颜色纯白,基因型AABBCC颜色深红,设定纯白色为第一级,深红色为第七级。若亲代为AABBCCÍaabbcc,则F2中出现第三级的机率为
| A.5/16 | B.15/64 | C.3/16 | D.3/32 |
蝴蝶的触角正常类型(A)对棒型(a)为显性、体色黄色(C)对白色(c)为显性,并且体色受性别影响,雌性蝴蝶只表现白色。根据下面杂交实验结果推导亲本基因型为
亲本:白色、正常(父本)×白色、棒型(母本)
↓
子代:黄色、正常(雄);白色、正常(雌)
A.Ccaa(父)×CcAa(母) B.ccAa(父)×CcAa(母)
C.CcAA(父)×Ccaa(母) D.ccAA(父)×CCaa(母)
基因型(AaBb)的个体(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作为亲本,让其逐代自交3代,在F3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A.1/32 |
B.1/64 |
C.15/64 |
D.7/64 |
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在完全显性条件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
| B.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
| C.乙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
| D.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相同 |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
|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
|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 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假说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