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 (具体名称),图中能引起甲结构兴奋的信号是 ;当③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下降,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2)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③分泌量增加的同时 (填图中数字)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 。
(3)④代表的激素是 ,影响其分泌量的因素是 ;若胰岛B细胞受损,④分泌减少,会使细胞对葡萄糖的 功能下降而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4)若要通过实验探究丙的功能,可先切除若干只健康的成年雄性小鼠的丙,再随机分成两组,并测量 ;然后一组注射适当浓度的 溶液,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观察、测量和分析。
Ⅰ、果蝇的灰身(B)和黑身(b),红眼(R)和白眼(r)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表是杂交实验结果:
P |
灰身♀×黑身♂ |
红眼♀×白眼♂ |
F1 |
灰身 |
红眼 |
F2 |
灰身:黑身=3:1 |
红眼:白眼=3:1 |
(1)选果蝇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写两点)
(2)试推断F2中红眼果蝇的性别是 。
(3)以上两对相对性状中,正交与反交产生子代的结果不一致的是 。
(4)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与黑身白眼果蝇(♂)杂交,再让F1个体间杂交得到F2。预期F2可能出现基因型有 种,雄性中黑身白眼的概率是 。
(5)怎样能得到一批通过眼睛的性状就能分辨雌雄的果蝇?(用遗传图解表示)
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遗传病情况调查时,发现一位男生患有两种遗传病,进一步调查后画出其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如下(设甲病的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的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⑴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具有 特点,其遗传方式属于: 。
⑵已知Ⅱ3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第Ⅰ代将乙病基因传递给Ⅲ10个体的途径是
(用数字和“→”表示),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称为 ;
(3)Ⅱ7个体的基因型为 ;若Ⅲ9与Ⅲ12结婚,生育的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而恢复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基因H又突变为h;二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其中RR、Rr基因组合不影响H、h基因的表达,只有rr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由于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
(1)表现正常翅果蝇(包括真、假回复体)的基因型可能为: 以及hhRr、hhrr;表现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以及HHRr。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请完成以下简单的实验方案(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 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3)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假回复体,请利用这些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以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步骤(写出要点即可):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王明是一名生物爱好者,一次他在重复孟德尔豌豆实验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他选取豌豆的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全为高茎。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但分离比并不是预期的3:1,而是出现了高茎:矮茎=35:1。他对这一现象非常感兴趣,并利用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分析,还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以下是他所写的简单研究思路,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1)分析:这种特殊遗传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规律的特殊性。根据遗传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杂种子一代(Dd)变成了四倍体(DDdd)。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
有 种,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
是 的,子二代出现了9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35:1。
(2)为证明以上的分析是否正确,需通过测交实验来测定子一代的基因型。应选择待测子一代豌豆和 豌豆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实验的结果应该是 。
(3)进行测交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从王明对此实验的研究过程,可看出其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
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组合序号 |
双亲性状 |
家庭数目 |
油耳男孩 |
油耳女孩 |
干耳男孩 |
干耳女孩 |
一 |
♂油耳×油耳♀ |
195 |
90 |
80 |
10 |
15 |
二 |
♂油耳×干耳♀ |
80 |
25 |
30 |
15 |
10 |
三 |
♂干耳×油耳♀ |
60 |
26 |
24 |
6 |
4 |
四 |
♂干耳×干耳♀ |
335 |
0 |
0 |
160 |
175 |
合计 |
670 |
141 |
134 |
191 |
204 |
(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2)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 ,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的概率是 。
(3)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4)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