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同学用图中所示的装置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阻值大小的关系”。图中两个烧瓶内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煤油,温度计显示煤油的温度,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电阻丝,已知两电阻丝的阻值关系是R1小于R2。
(1)闭合开关后,通过两段金属丝的电流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的;
(2)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甲瓶中温度计的示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瓶中温度计的示数;
(3)由上述实验可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 。(填:“越多”或“越少”)
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发光体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
物距u / cm |
像距v / cm |
物高l / cm |
像高h / cm |
1 |
35 |
14 |
5 |
2 |
2 |
30 |
15 |
5 |
2.5 |
3 |
20 |
20 |
5 |
5 |
4 |
15 |
30 |
5 |
10 |
5 |
12 |
60 |
5 |
25 |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rn.。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1(“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1(“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沦是 。
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很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 (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件的仪器有 .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 (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 (变大/变小/不变)
(4)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象的亮度要(变暗/变亮/亮度不变)。
(5)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远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置在平面镜M上。
(1)在实验中实验白色硬纸板能显示,也能方便地测量。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2),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