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上平衡(图中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
(2)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支点两侧的钩码下方分别再挂一个等重的钩码后,杠杆__________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
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
(2)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 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为Pa。
(3)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 __________。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顺序进行实验:
(1)你觉得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2)图乙所示的步骤中,石块浸没时所受的浮力该时刻桶中水所受的重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按图甲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
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时间/min |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
温度/℃ |
… |
96 |
97 |
98 |
98 |
95 |
98 |
98 |
… |
(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合理即可).
一般物质都是“热胀冷缩”的,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线膨胀,小华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线膨胀的伸长量,可能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线膨胀的伸长量,可能与物体的原长有关;
猜想三:物体线膨胀的伸长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升高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华和同学们进行实验。下表是他们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铜、铝的横截面积相同)。
实验序号 |
材料 |
原长/m |
温度升高/℃ |
线膨胀的伸长量/mm |
1 |
铜 |
1 |
10 |
0.19 |
2 |
铜 |
2 |
10 |
0.38 |
3 |
30 |
0.57 |
||
4 |
铝 |
2 |
10 |
0.46 |
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实验序号与,可得结论:当原长和温度的升高相同时,物体线膨胀的伸长量与材料有关。
(2)比较实验序号1与2,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没有填全,为了利用实验序号1与3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在表格中填上所缺的数据。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不变,进而寻找出另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法。
(5)同学们的科学探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①分析论证;②猜想与假设;③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④提出问题;⑤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合理排列的顺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