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等。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 | B.商业兴旺带动农业发展 |
C.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 D.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 |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里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④君主专制弊大于利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每到高考临近,社会上总会出现一些拿高考类比科举的声音,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与古代的科举制确实有某些形式上的相似之处。这里的“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主要指的是
A.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内容 |
B.以考试为选拔方式,追求公平、公正 |
C.作为选拔官吏的依据 |
D.侧重于对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
隋唐时期,形成了一整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各项政务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这说明唐朝中央职能部门
A.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
B.中国古代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强 |
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原则的体现 |
D.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废除了宰相的权力 |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之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