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章指出,1917年9月布尔什维克在市杜马选举中得票率在彼得格勒占33.5%,而在5月仅为20%;在莫斯科区议会的选举中布尔什维克所获得的选票从7月的11%上升到10月的51%。材料不能说明
| A.和平夺权仍有很大的可能性 | B.布尔什维克党已掌握苏维埃 |
|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岌岌可危 | D.十月革命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 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 B.斯大林模式 |
| C.新经济政策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图中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 A.电力 | B.石油 | C.煤 | D.核能 |
张謇说过“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因此,他把纱厂的名字叫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A.拓展殖民地市场 | B.贩卖黑奴 |
| C.传播基督教思想 | D.输出机器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