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中国的某书记载:“(□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日爵房,一日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最有可能的国家是
| A.中华民国 | B.英国 | C.美国 | D.德国 |
1830年英国格雷内阁共有13名阁员,在当时居平均水平;1841年皮尔内阁计有14名阁员,1874年迪斯雷利内阁减至12人;但1905年的坎贝尔——班纳曼内阁又增加到18人,从此至今总在20名左右浮动。以上情况说明:(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 |
| B.英国内阁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 |
| C.英国议会的地位不断提高 |
| D.英国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张 |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
|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
|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 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
|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 D.平等独立的洲权观念 |
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
| A.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 |
|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 |
|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
| 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 |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
|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
|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
|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