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美国劳工部长弗朗西斯·珀金斯描述总统的炉边谈话:我曾见到男男女女都聚集在收音机旁边,甚至那些不喜欢他的人和在政治上反对他的人也都在那儿以友好愉快的心情聆听。他们能够聆听到的内容有
①市场发挥自身功能给危机疗伤 ②复兴计划的目标与基础
③银行危机的解决与信用的恢复 ④工程救济计划的实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在美国2010年联邦预算案中,预算总支出为35520亿美元,其中军费支出6637亿美元,社会保障支出6950亿美元,医疗保险支出4530亿美元,医疗补助(低收入、儿童等)2900亿美元,教育支出476亿美元。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美国:当今世纪唯一存在的超级大国 | B.减少行政干预: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
C.福利国家: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D.知识经济:美国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
对图中所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基本出现 |
B.第②段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建立 |
C.第③段中英国因工业革命而成为“世界工厂” |
D.第④段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建立 |
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曾经强调:“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发展增长的基础上达到了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的速度。”从中可看出
A.布哈林反对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 B.布哈林主张农业集体化 |
C.布哈林实质上强调“均衡”原则 | D.布哈林拥护斯大林模式 |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指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苛政轻的地方易爆发革命 | B.改革一开始就导致革命发生 |
C.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 | D.法律制度的改变导致革命 |
中国社科院张海鹏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这里所指的过渡期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B.19世纪八、九十年代 |
C.20世纪初的20年代 | D.抗日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