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经济学家认为“保持节俭是美德,但不节俭却可以给社会带来效益,这就是节俭的悖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墨子·节用中》
材料二在兴时化,若何?曰,莫善于侈靡。……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非独自为也,为之畜(蓄)化。
——《管子·侈靡》
材料三社会一经济形态与欲望形态的转型对比表

欲望形态
社会
经济模式
节俭主义
传统社会
计划经济
消费主义
工业社会
市场经济

——摘编自王宁《从节俭主义到消费主义转型的文化逻辑》
材料四 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能够出口的主要物品是农产品。如果在国内消费方面,不能节省出农产品去出口,那末,我们就不可能进口机器装备来进行工业建设。因此,全国人民应该自觉地节省凡属可以节省的消费品,以便供应出口。减少消费,当然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在两者中间选择一个:或者是暂时减少可以减少的消费,以便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此来建立我国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在将来迅速地增加各种消费品的产量;或者是尽其所有在国内消费掉,因而不能建设工业,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全国人民自然应该选择前者,不应该选择后者。
——《陈云文选》1954年“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墨子对节用的认识。据材料二,指出管子的经济思想与墨子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观点的合理性。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节俭与消费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权力是政治的中心内容,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相伴相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宪法不仅要完成对民族国家横向权力的划分,而且要完成对民族国家纵向权力的划分。中央与地方同时分权与制衡,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到任何一个群体,有利于防止专断独裁。通过……授权有限政府之职能,宪法起草者们确信减少了政府脱离人民控制的机会。
——《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之浅析》
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同时,由于监督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也必须受到监督。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二中宪法理念的?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与近代美国权力制衡在实际效果上的不同。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言之有理、符合设问,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材料三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勿忘历史(12分)
材料一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 2013年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中日在钓鱼岛问题时说: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事实反复证明,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赢得未来;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历史,才能搞好同亚洲邻国的关系。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论点,你又是如何认识日本战败的原因。
(2)简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应该“尊重历史”的历史依据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问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为什么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 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2)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制定了哪些外交政策和方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