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图片的正确解读。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16世纪的手工工场 19世纪的机器工厂 20世纪的跨国公司
①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③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④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占优势的省份总计19个,工役制度(1861年改革后,农民因缺少土地而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实行工役地租)中占优势的省份总计17个,两种混合制度占优势的省份总计7个。这说明()
①改革没有废除农奴制②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③改革后的农村经济是农奴工役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复杂形式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经济作物长绒棉至今仍然是埃及农业的骄傲。起初长绒棉种植在埃及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 B.埃及海外殖民地的需求 |
C.埃及优越的气候环境 | D.阿里的重视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评价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阿里改革措施中的“训练阵法”与下列哪国最相似()
A.英国 | B.法国 | C.俄国 | D.美国 |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了理性时代。”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蕴涵的共同文化精神是()
A.伦理道德 | B.人文主义 | C.理性主义 | D.民主科学 |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这旨在说明()
A.天主教会重农抑商 | B.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C.天主教会对工商业的压榨 | D.天主教会不懂得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