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 ”。西方人对苏联抱有好感的主要原因有
①西方经济大危机的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  ②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③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显            ④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哥伦布首航美洲时,于1492年12月6日发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岛),并在该岛登陆。当时岛上的印第安人约为25万人,到了1550年,只剩下约150人。”导致该岛的土著居民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英荷战争爆发 B.欧洲殖民者的种族灭绝政策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奴隶贸易

夏威夷大学教授杰里•本特利著的《新全球史》中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农民土地私有制 D.均田制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曾说过:“在过去一千年,士绅越来越多地主宰了中国人的生活,以致于一些社会学家称中国为士坤之国。”缔造绅士这个社会阶层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D.“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作品的基本主题是表现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现了异化状况。”符合这一主题是()

拉德哈克瑞什南在《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指出:“全球性,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材料中作者意在说明全球化(  )

A.实际上是不同意识形态的竞争 B.缩小了世界之间贫困差距
C.是资本主义国家新的侵略方式 D.推动了经济的多极化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