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的测绘、领海的划分事关国家利益。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世纪及18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掀起划定边界、并向近代化国家迈进的热潮。地图则作为一种证明国家领土范围的工具开始备受重视,这一时期的英、法、俄、西班牙等国都在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下绘制了自己的地图。……远在东方的清王朝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已运用西方耶稣会士传入的近代制图学新方法绘制帝国地图,乃已告竣,并把测绘地图与版图的确定紧密联系在一起。
——牛汝辰《地图测绘与中国疆域变迁》
材料二 利玛窦将经纬度制图法传人中国以后,未立即改变传统的画方之法绘制地图。康熙帝发现原有的地图时常出现模糊不清、测绘有误的情况,感到“疆域错纷”的问题需要解决,决定进行全国范围的实地测量,以绘制新的全国地图。这次使用西方经纬度制图法,参加人员中有杜德美等11名传教士,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完成了全国性测绘,当时西藏处于战乱之中,只测量了从拉萨到恒河发源处一段距离。最后由杜德美等主持在1718年绘制成了《皇舆全览图》。康熙六十年本对西藏及蒙古极西地方绘制较详。
——李喜所《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30 年海牙会议,英美等海洋强国坚持3海里的原则,以便于他们的军舰和商船在海上自由游弋;大多数国家主张有较宽的领海。1960年第二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长海里的领海宽度,保护近海资源、本国安全。苏联因为冷战的目的希望与发展中国家采取共同立场,建议各国有权建立12海里的领海。美英等国认为,领海宽度的扩大将破坏海洋自由原则。1973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会议召开,经过发展中国家的争取,美英等海洋大国不得不接受12海里的领海宽度。
——刘中民《领海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国际关系分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及18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掀起测绘地图热潮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时期我国地图测绘技术、成果的新发展,并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全国性地图测绘得以完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政治角度看,美英等海洋强国在领海宽度问题上长期坚持已见的目的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在领海宽度问题上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001年10月5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系列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当今世界除APEC外,还有哪些重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说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
(2)简要回答亚太经合组织形成的原则及重大历史作用。
(3)有人认为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结合二战以来的史实,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
“9·11”事件震惊了美国和整个世界。事件发生后,纽约证券交易所停止了交易,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世界多处证券所停止了交易,仍在交易的几家证券所交易中的主要金融指数狂跌。美国一份调查报告认为,美国被袭击所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将在1万亿美元左右。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为什么美国被袭击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损失?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这一体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这一体系的形成具有什么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1年1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所谓“欧洲联盟”。
材料二:美、加、墨三国首脑于1992年12月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消费者,区内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并加入了这个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将有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大。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当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说明了什么?
(2)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
(3)材料三中,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对亚太经济有何影响?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回答:
(1)江泽民同志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2)请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你在这一方面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