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烙下多届三中全会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二 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阐述。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决定》采纳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搞不搞计划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富裕。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深化历程。
(2)材料二、三显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举措发挥了推动作用?
(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是什么?有学者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去苏联模式”,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斯大林格勒战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探索历史的奥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David Hodell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01年《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墨西哥找到了一份玛雅文明时代的气候记录。……Hodell发现,在这个地区每隔大约206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的时候,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员叶苹认为:玛雅人在沼泽地修建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网,种植玉米,使极为珍贵的湿地变成旱地,破坏了水的涵养地。使陆地水分的蒸发量减少,……长此以往,加剧了气候的干旱,降低了地下水位,使淡水资源极度匮乏,造成生态恶化,这可能是导致玛雅人遗弃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玛雅人采取极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种植玉米,烧一次种一茬,周而复始,使本已贫瘠的土地不堪重负,直至变成石田沙荒,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人们不得不弃城而去。
——以上材料均摘自《神秘世界综合网》
材料三英国考古学家汤普生曾收集了玛雅人在砍伐林木时使用的祈祷词:
噢,神啊!我的父母,神圣的乌兹呼克,丘陵山谷的守护神,森林的守护神,请耐心地听我说。以前人怎样做,我现在也照做。现在我向你献上我的祭品……我会使你蒙受伤害,因为我为了生活将在你的身上耕作。我祈祷,没有野兽会跟踪我,没有蝮蛇会咬我,没有毒蜂会刺我,没有闪电会砸我,没有斧子和砍刀会伤我。我将全心全意地为你工作。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在探讨玛雅文明突然消失的原因时,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进一步研究了玛雅文明消失的深层原因,概括指出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2)玛雅人是以什么态度对待自然环境的?
(3)玛雅文明的消失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岩仓使团考察欧美(右图)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一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岩仓使团考察欧美的目的是什么?
(2)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6分)有什么突出特点?

临沂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苏格拉底和孔子分别位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源头。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展览二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一浪,缔结了许多标语、口号和理论成果。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政治、心理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标语口号
主要意义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展览三中外名画鉴赏

(3)如果你是解说员,请简介《墨竹》和《自由引导人民》的艺术风格特征。  
展览四中外文学荟萃
(4)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
完成空白部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
主要思想
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明清社会展开深入地揭露和批判。


展览五中西艺术巡礼
(5)填写下表。



京剧脸谱

贝多芬像
地位
京剧是中国戏剧的杰出代表,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启示

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与命运不屈地抗争,追求崇高理想,是一位伟人。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发展并转化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面貌。
(1)美国《时代》周刊日前公布了2007年各领域的最佳发明家。著名的有蔡伦、达芬奇、伽利略、牛顿、托马斯·爱迪生、亨利·福特 等人。填写下表。

发明家
上榜理由
发明家
上榜理由

托马斯·爱迪生
(1847—1931)


蔡伦(约50—121年)


伽利略
(1564—1642)


牛顿(1642—1727)


材料一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称“北方工业”和“南方农业”的对立。60年代以来已逐渐演变为“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动”的对立。
材料二 2007年IO月24 B 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2)材料二中图片涉及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果?结合你对材料一观点的理解,从经济和科技的角度谈谈中国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意义。

中外历史上有影响的改革事件有: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1)上述改革中,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是哪几次?
(2)简述这几次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改革实行的土地政策及其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