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以下《论语••为政》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子女要担忧父母的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孔子强调把行孝与         结合在一起;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要建立在“     ”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孝敬父母既要在物质上满足父母,更重要的是让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
选段中说弟子“服其劳”“先生馔”容易做到,而“色难”,请问难在哪里?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进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御史的本分职事)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而已。儒惭而去。中官(宦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泣谢,从之谢:感谢
B.师儒竞劝劝:鼓励
C.继宗榜曰榜:文告
D.继宗遗以菱芡、历书遗:赠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已知其人矣②吾其还也
B.①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②公子往而臣不送
C.①御史杖人至死者②今者项庄拔剑舞
D.①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清廉刚正”的一组是()
①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②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③继宗察其非盗,竟辨出之④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⑤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⑥人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②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对囚犯讲人道,按时提供饮食,还叫他们洗浴,体现了一种悯民爱民思想,同时他又善断疑狱,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
B.杨继宗生性“刚廉孤峭”,一般人难以接近,但他对学官却礼貌有加,待之以宾客之礼。
C.杨继宗大兴社学,并注意落实到实处,尽管他“罚其父兄”,但却功在百姓,利在百姓。
D.汪直说“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意思是说明朝上下官吏除了杨继宗之外全都腐败透顶,这既是对他的赞美也是对朝政的批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父舆,有风干。图,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狩宝鸡,不获从,又还河中。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新唐书·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坐:由……而获罪
B.寻迁郎中寻:不久
C.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图:图片
D.引客坐圹中赋诗圹:墓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卢携以故宰相居洛②复拜旧官,以疾解
B.①渥即表为僚佐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遂奔咸阳②遂隐不出
D.①客或难之②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司空图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②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③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④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⑤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⑥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图在咸通末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赏识。不久,王凝因犯法被贬往商州。司空图感激他的知己之恩,跟随王凝一起去商州,他待人的讲义气于此可见。
B.黄巢攻陷长安,司空图随天子避难。他弟弟的仆人段章曾劝他说:“我的首领张将军喜欢结交读书人,您去见见他,不要枉丢了性命。”司空图因不肯背弃朝廷而没有去。
C.柳璨为了迎合贼人的旨意,陷害有才能有声望的人,帮助削弱唐王室。他想笼络司空图。司空图假装失态,表现粗野。柳璨见他无意于仕途,于是任凭他回家。
D.司空图淡泊名利,辞官后便隐居王官谷不出。还在那里建造了简陋的亭观,并在亭中画了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将亭题名为“休休亭”。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阳堕笏,趣意野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芾字叔章,广平人。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南安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垌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余党遂平。
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入朝差知德清县。
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时贾似道当国,前尹事无巨细先白始行,芾独无所问。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尝出阅火具,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似道大怒,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罢之。
大军取鄂州,始起为湖南提刑。时郡县盗扰,民多奔窜,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民始帖然。乃号召发兵,择壮士三千人,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恩,虽废弃中犹思所以报者,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德祐元年七月,至潭,潭兵调且尽,游骑已入湘阴、益阳诸县,仓卒召募不满三千人,命刘孝忠统诸军。十月兵攻西壁,孝忠辈奋战,芾亲冒矢石以督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籍,人犹饮血乘城殊死一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节选自《宋史·李芾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而聪警警:机警
B. 摄祁阳县,县大治摄:整顿、管理
C. 民始帖然帖:安定
D. 芾杀之以徇 徇:殉国
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②芾以书往复辩论
B.①与参议邓垌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②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D.①民始帖然②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芾“不畏霸道”的一组是()
①芾与参议邓垌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芾稽籍出赋 ③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④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 ⑤令曰:“作乱者斩帜下。” ⑤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芾早年为官,因办事得力有影响有业绩,连续三次升迁。、
B.李芾做湘潭县令时,不避贵势;掌管临安府时,面对奸相、王府勾结作恶也秉公办事,毫不徇私,因此被诬罢官。
C.元蒙大军攻占鄂州,李芾被起用为湖南提刑。知潭州兼任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都归附他,其友劝其弃官,芾决定留下。
D.德祐元年七月,李芾到潭州,局势更加紧张,他马上召募三千人,还亲自参加指挥与敌人浴血奋战,誓不投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
译文:
②第以世受国恩,虽废弃中犹思所以报者。
译文: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
初,虔追迪故书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曰《荟萃》。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迁著作郎。
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贼平,与张巡、王维并囚宣阳里。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迁。后数年卒。
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详。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床无毡”云。 (选自《新唐书》卷二0二《郑虔传》)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集掇当世事掇:拾取,这里是搜集的意思
B.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 坐:受牵连而犯罪
C.维止下迁 止:只是
D.诉宰相诉:对……诉苦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欲置左右,以不事事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B.①虔乃就职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①因称风缓,求摄市令②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3.下列六句话中,能表现郑虔才能杰出的一组是()
①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土②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③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④善图山水,好书⑤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⑥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详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虔虽受唐玄宗赏识,却一直安守清贫,几经贬谪,一贫如洗,无怨无悔。
B.郑虔多才多艺,史学、地理、诗文、书法、绘画、用兵打仗,无不精通。
C.郑虔取柿叶习书的故事美丽动人,表现了他求学的志气和恒心。
D.杜甫用“才名四十年,坐客床无毡”来为郑虔这个才子一生的清贫生活作结,令人慨叹那个社会知识分子的悲苦命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赡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待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 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