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20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大代表、向全国各族人民郑重宣示。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民大会堂见证,在繁星点点的穹顶下,在如潮涌动的掌声中,习近平坚定表示: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是共和国领导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为什么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高中学生王某利用暑假带领第一小组同学进行了社会调查。
情景一 同学们走访了现年55岁的李伯伯家,了解和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居民生活的变化,下表是同学们所作的记录。
年份 |
全年家庭收入(元) |
全年家庭支出(元) |
全年家庭储蓄(元) |
||
(年) |
工资收入 |
其他收入 |
食品支出 |
其他支出 |
|
1978 |
500 |
0 |
230 |
170 |
100 |
2000 |
10000 |
1000 |
3000 |
3500 |
4500 |
2010 |
80000 |
10000 |
15000 |
35000 |
40000 |
情景二 同学们在采访中了解到,李伯伯家把不花的钱统统存入银行,理财方式单一。
(1)透过以上记录,你发现李伯伯一家经济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请你向李伯伯提出两条家庭理财方面的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面对股市“股票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警示,一面是越来越多的人争相进入,另一面是越来越多的人唉声叹气。
请你分析股市中为什么有人喜、有人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70%。然而,没有文化谈不上城镇化。近年来,广东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和人民素质。目前,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同时,正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材料二“2013年中国土耳其文化年”活动3月在北京和上海开幕,一年间来自土耳其的戏剧、电影、芭蕾、民间舞蹈、手工艺、美术、音乐等多个领域的艺术家们来华献艺。此外,文化年活动还赴深圳、张家界、成都、南京、天津等多个城市,集中展示土耳其民间舞蹈、手工艺、美术、音乐等内容。
(1)运用“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举办土耳其文化年的理论依据。
当前,我国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87.53%)、报纸 (59.12%)、互联网(26.6),公民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等意愿在增加。“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
根据材料,从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角度,就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提出建议。
某校高二(1)班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同学们认为,建设美丽中国,企业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如原来一家废水排放率很高的企业,转变观念,投入资金,废水的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改善了环境。请说明“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