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驾的《雨晴》,完成后面题目。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扣住什么来写春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神”在何处?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序文中“不觉”,表明词人知道紧张狼狈于事无补,所以淡然面对不期而至的风雨。 |
B. |
“穿林打叶声”从听觉角度描绘雨骤风急,“莫听”则写出词人不为风雨所动的洒脱。 |
C. |
“料峭”与“微冷”,突出词人现实感受到的寒意,也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
D. |
“山头斜照却相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赋予山头斜阳人的动作和情态。 |
(2)词中的“谁怕”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简要分析两个词语所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泸川纪行①
杜甫
自昔泸川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
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②生。
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
三杯入口心自愧,枯肠③无字谢主人。
【注】①杜甫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从成都乘船东下,路过了泸州,创作《泸川纪行》一诗。泸川即指泸州。②紫色:可解为紫气,即祥瑞之气。③枯肠:一作“枯口”。
(1)本诗开篇写泸州久负盛名,请结合全诗概括“盛名”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赏析“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两句诗。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①(其一)
清·王士禛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蓬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其二)
清·王士禛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注]①西樵、礼吉为王士禛两位兄长的别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暮东塘正落潮”,诗人傍晚泊船东塘,既点明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
B. |
“孤蓬泊处”与“万里送行舟”都写到了客行之船,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书写离别。 |
C. |
“潇潇”与“萧条”,一写夜雨,一写枫叶,都通过描写萧索之景来抒发感怀,寄情深远。 |
D. |
两首诗都写到寒山寺的钟声,诗人夜半难眠,钟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又更添夜的清寒。 |
(2)这两首诗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诗句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的人生态度最为接近的是哪一项?()
A.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B.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C.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D. |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2)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里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这个古老的风俗在本诗颈联有所体现,请描绘这一联的画面。
【诗歌赏析】
万山潭作
[唐]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①,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②歌还。
【注释】①解佩:神话故事。郑交甫游万山,巧遇神女,心生爱慕,并向神女索取佩戴饰物,神女解佩赠之,一霎时,神女和佩物均不见,交甫怅然久之。②棹:船桨。
(1)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垂钓坐磐石”一个“坐”字显安闲。潭水清澈又与闲适的心情相契合,第一联写出了诗人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 |
B. |
“鱼行潭树下”看似不可解,实则妙趣横生。细细玩味,就会发现此句直接描写出了树的倒影在潭水中的荡漾美。 |
C. |
第三联化用典故,运用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神秘的迷人风采,也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
D. |
全诗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化入闲淡之中,有垂钓之乐、赏景之乐、悠然神往之乐,还有月下放歌之乐。 |
(2)请自选角度,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颔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