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每空1分,共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2→6→1→_______→_______→_______→7(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排列)。
(2)6中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3)4中滴加的液体是       ,5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     ,其作用是           
(4)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7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还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伟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组别
A
B
C
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 环境里
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小伟想探究的问题是 ?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分析实验结果,小伟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伟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条件①、②分别是 。新-课-标-第- 一-网

请根据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图解回答问题。

(1)实验中,三支试管中馒头质量应该___ ___
(2)实验时,试管A和B中的馒头用刀细细切碎、拌匀,C中的不做任何处理。试管A、B中馒头的处理是模拟 作用和舌的搅拌作用。
(3)将这三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加碘液并摇匀,会变蓝的是 。 比较试管A和B的实验结果说明

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探究计划,他们按甲、乙、丙、丁的顺序依次发言。你看,一个人一个主意。请你来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1)丙提出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做____________,本实验采用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与丁提出的实验方案,可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_________的。因此,生物科学研究中,在同时有活体和模型可供选用的情况下,应首选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
(3)丁提出的实验方案中的A、B分别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游泳中的作用,它们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_____________。
(4)乙认为,几个鳍同时摆动,不易观察单个鳍的作用,应对某个鳍的作用单独进行研究。乙的观点反映了科学实验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甲提出的直接观察的方法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但可以为探究过程中____________提供依据。

将下列探究步骤补充完整
实验来探究蝗虫的呼吸入口是气门,在什么部位?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气门在蝗虫什么部位?
(2)做出假设:蝗虫的呼吸入口—气门在
(3)实验过程:
①取两只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近的甲、乙蝗虫和两支盛满水的试管。
②把甲蝗虫的_______浸在试管水中,露出_______部;把乙蝗虫的_______浸在另一试管水中,而只露出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④结论:蝗虫的气门在_______________。
(4)讨论:取两只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近的甲、乙蝗虫的原因是

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表格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56
6
0

请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回答:
(1)该种鱼的受精卵在水温为 ℃时平均孵化率最高。
(2)在18℃~38℃温度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是:在18℃~26℃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 ;在26℃~38℃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
(3)若将14℃和42℃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结果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原因是:42℃组的鱼受精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