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6分)
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孔子闻之,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书:这里指史册记载。②宣子:即赵盾。③恶:这里指蒙受冤屈。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 伏 甲 将 攻 盾          ② 故 为 弑 易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 盾遂(        )      ②伏将攻盾(     )
③ 赵盾贵(       )     ④不诛国乱(     )
翻译句子。
①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
②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的理由是什么?从中可见董狐是一个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共13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焉 间:_________ ___
(2)小惠未 徧:__ __________
(3)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3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余适稷下,地大震。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复起;墙倾屋塌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适稷下客:客居,作客
B.地大震会:恰逢,遇上
C.相失色顾:回头看,这里泛指“看”
D.广亩数:屡次,多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解如土石何
B.仆复起登轼望之
C.墙倾屋塌声吾妻美我者
D.坐地上身率益州之众出

下列各句中,与“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C.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七年地震时,“我”正和表兄李笃之喝酒,当时已是晚上。
B.人们听到如雷的声音,从东南来向西北去,知道是地震了,马上跑出房屋。
C.这场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河水溢出,山裂地陷,人们惊慌不已。
D.作者叙述非常生动,既描述了地震的声响、景象,又刻画了地震中人们的表现。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②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李斯列传》节选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不韦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即五霸)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注释】①上蔡,地名。②胥人,平庸的人。③骚除,即扫除。④约从,即约纵。
与“秦之乘胜役诸侯”中的“之”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而攻 B.辍耕垄上
C.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D.有良田美池桑竹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亲眼目睹老鼠所处的环境不同,际遇也相差极大,便由此得出深刻的感悟,以至于影响了李斯后来的人生方向。
B.李斯到吕不韦处尽管是求官,但是也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并得到了吕不韦的认可与肯定。
C.李斯认为,秦国在当时业已足够强大,但是亟需趁六国羸弱而用计并吞天下。
D.李斯原为郡之小吏,后来却为强秦之客卿,仅是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观仓中鼠,积粟食(2)不韦之,任以为郎贤
(3)今而不急就怠(4)厚结之遗
翻译下列句子。
(1)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译:
(2)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译:

(13分)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①人也。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②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③,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④,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注释】①河东解:即河东解县。②菽;豆类的总称。③佣直:指劳务收入。 ④贞惠:此指廉洁。⑤役:差遣、使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侠躬履俭(2)为官
(3)乃罢之(4)诸牧守曰
下列句中与“侠亦不入私”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辱之,激怒其众 B.土砾凸者为丘
C.祭尉首 D.其境过清

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裴侠生活简朴,关心百姓,以前专门给郡守捕鱼打猎的人,都被他撤消了。
B.文中引用老百姓的歌谣,是从侧面赞美裴侠的廉洁奉公,是世人的楷模。
C.裴侠之所以被称为“独立君”,是因为太守将他“别立”,与其他官员分开。
D.此文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裴侠的事迹;二是世人对裴侠赞美和太祖对他的赏识。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译:
(2)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译: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解释加点字
(1)且相如贱人素:(2)亲戚而君者事:
(3)而相如叱之廷:(4)蔺相如止之固:
与“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句中“以”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以土砾凸者为丘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杀之以应陈涉 D.以其境过清

翻译句子
(1)徒以吾两人在也。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