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词。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③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北京),途经金陵(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 有离宫。③元:同"原"。下列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 | B.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 |
C.空怀复国壮志者形象。 | D.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
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 |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 |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一、二句作者运用“绕舍”“遍绕”“日渐斜”等词,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诗的第三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平中见奇,请加以赏析。
古诗词欣赏《渔家傲》完成小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
全词的上片写景,“”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塞环境
的特点。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阅读下边诗段,完成诗后小题。(8分)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诗中用了一个小倒装句,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诗意盎然。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莲花、柳絮______、_______、东风”等意象,其中“东风”这一意象取自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用普通话默读下面一节诗,并回答几个问题。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这节诗选自《 》作者是_________.。
仿照例文,根据原文意境续写一节。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分)
夕阳楼
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提示]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萧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为萧浣任职时所建),触景生情,感慨无端,写下这首情致深惋的小诗。第一句中的“绕天愁”一词写出了作者愁绪的怎样特点?
宋代诗人谢芳得评价诗的三、四两句时说:“若只道身世悠悠,与孤鸿相似,意思便浅。‘欲问’、‘不知’四字,无限精神。”你如何理解三、四两句所表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