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2月天津市政府工作剪辑:
1、3日市政府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强调,继续突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2、6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状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根据天津市民营经济的整体现状,确定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目标;这必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天津经济发展活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进美丽天津建设。
3、“真情天津——201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12月1日启动。评选在美丽天津建设中涌现出的凡人善举,在道德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身边好人,展现本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1)联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述天津市政府是怎样建设美丽天津的?
(2)结合材料,分析天津市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3)国务院已批准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假如生态城管委会在建设绿色示范区的过程中损害了你的利益,你应坚持哪些原则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自己的受损情况?
(42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印象·大红袍》等<印象》系列作品创作。立足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顺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需求,打破传统舞台剧模式并借鉴西方印象主义美术特点,“以秀丽风光实景为舞台,把当地自然山水、民俗民风、历史人文和美丽传说等元素与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和现代歌舞表演理念加以融合”,使每一部作品都风格各异、凸显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系列剧的演出带给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 2008——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注:①国际统计数据表明,一国一地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进入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期。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 3000美元,2011年达到5432美元。
材料三 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但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结构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消费的需求。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印象》系列作品成功的原因。(12分)
(2)《印象》系列作品的创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
(3)《印象》系列作品从立项、投资到演出、推广,都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倾力支持。据此有人认为,“组织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请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8分)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就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9分)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凝聚发肢,也设美好安徽”的主题,收集信息开展探究活动,请您参与。
信息一科学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信息一简要说明我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科学发展的?
信息二幸福民生
(2)运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五个“有所”的承诺?我省在实施“民生工程”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8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而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目前,我国科研成果40℅左右才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远低于发达国家80% 以上的水平。原因很多,一个是我们的研究成果不是生产中所需要的;另一个是很多研究课题的确定不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科研相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还有就是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
(1)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材料二 1992年启动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
(3)运用实践的特点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纷纷将中央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材料一转作风,树新风,一幅幅标语,一个个镜头,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严于律己、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如下图)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转作风,树新风,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2013年1月,“光盘行动”是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的公益活动。该活动的主题是: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
(2)“光盘行动”所倡导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简要说明如何践行“光盘行动”。
(28分)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引发了某校高二(2)学生的关注,同学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话题一: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成因
主要污染物 |
PM2.5 |
||||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
汽车尾气 |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
工业污染排放 |
其它 |
注: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徽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l)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话题二:美丽中国,谁来建设?
学生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人,企业是主体。尤其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如何发挥企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请从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话题三: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丙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