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家风源自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我国古代人大多以家族聚居,家族在代际传承中持守一种较为恒定的价值理念,并在这种坚持中形成了整个家族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家风。在古代,家风构成了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影响和决定了他一生的品性。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因此,家风成为社会风气的调节器,被官家所推崇褒扬。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的社会条件与封建中国截然不同,人口的高速流动早就瓦解了当初的所谓“家庭”,家庭单位相对变小,各自独立的空间影响了“家风”的形成,家族影响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弱化了很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批判的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1)是否重拾“家风”是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表明你的态度并阐述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谈谈今天应该怎样对待家风。
(3)好的家风标准引发人们纷纷讨论。你认为评判好的家风应该坚持什么标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 创新的社会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二:面对汽车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我国众多汽车生产厂家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力度。但据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新能源汽车耗能成本低,但鉴于其比较高的价格、充电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3)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强调“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材料二: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房价打碎了众多“蜗居者”的梦。针对不断攀升的房价,国家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控,其中最为严厉的是《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调控内容包括:实行严格的差别化房贷政策和研究制定引导住房消费和调节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抑制投机性购房和炒房。同时,增加住房的有效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对捂盘惜售、囤集房源等的查处力度。新政实施后,几近疯狂的楼市开始应声“退烧”。人们有理由相信,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房价的调节应该有更大的效果。
(1)从经济角度看,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稳定价格总水平需要运用哪些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能对稳定价格总水平形成怎样的市场机制?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说明国家调控房价的举措的合理性。
(3)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国家“增加住房有效供应”的合理性。

(l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促进社会公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从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最紧迫、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警戒线,垄断企业员工只占职工总数的8%,但其工资总额长年占据全国工资总额的55%~60%。
(1)从经济伦理角度看,公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不可能实现公平。”请你简要评论这一观点。

(l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2月1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等七个决议。会议强调,省人大要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挥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强化监督,促进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材料体现了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其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什么?
(2)假如围绕“中国特色政权组织形式的生命力”进行主题发言,请你列出发言的要点。

材料一去冬今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旱情严峻,其中河南、山东、安徽、山西、江苏、陕西、甘肃8省受灾面积达到四成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抗旱救灾保丰收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抗旱保丰收的阶段性胜利。
材料二1934年,毛泽东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后,国家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强调“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今天,又把水利上升为“国家安全”的战略定位。
(1)依据材料,说明政府组织开展抗旱救灾保丰收行动的政治学依据。
(2)有人依据材料得出结论:凡是认识都经历一个先错误、后正确的过程。请运用认识论知识辨析这一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