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西方人讲政治,一定先讲主权。他们的政治思想很多建立在主权观念上。”这里的“主权观念”是指
| A.国家的政治权力 | B.民众的自主权力 |
| C.国土管辖的权力 | D.管理国家的权力 |
中朝、内阁、军机处的共同特点是( )
①始终没有实权
②其成员由皇帝近臣组成
③最初均为临时机构
④其成员始终由高官组成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③④ |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对该“总结”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三代时期只有受过教育的学者有从政的资格 |
| B.“以客出仕”成为秦朝以前流行的做官途径 |
| C.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察举和科举等阶段 |
| D.汉代的中央官员主要来源于地方郡县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中国古代)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 B.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
| C.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
| D.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采用的垄作法,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高田低作,低田高作,是一种因地制宜的主要耕作方法。这里的“先进”不包括( )
| A.有利于抗旱保墒 |
| B.有利于增产肥田 |
| C.有利于通风透光 |
| D.有利于排水防涝 |
下面书体最早出现在( )
| A.商朝时期 | B.战国时期 | C.秦汉时期 | D.魏晋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