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
|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
| C.有类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政令 |
|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
“河西甸子”本用于指称产自中亚、经由西夏贩卖而来的绿松石,但在元人文献中,它也被用来指称直接从西亚商人处购得、名为“乞里马泥”(意为产自波斯起儿漫)的绿松石。这反映了元代( )
| A. |
统治版图广大 |
B. |
奢侈品需求旺盛 |
| C. |
丝绸之路畅通 |
D. |
地理学成就突出 |
唐代河朔地区藩镇割据的节度使,一度热衷于阅读《春秋》《左传》,并以春秋时期的诸侯自比。据此可知,当时( )
| A. |
中央朝廷丧失权威 |
B. |
儒家理念深入人心 |
| C. |
崇文抑武风气渐显 |
D. |
一统秩序受到挑战 |
魏晋时期,地方撰写的有关名士和豪强的人物传记,是州郡长官了解地方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中正评定士人资品的主要依据之一。这反映了该时期( )
| A. |
历史书写对象的转移 |
B. |
士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
| C. |
地方豪强势力的兴起 |
D. |
国家治理方式的调适 |
考古发现,二里头的宫城遗址中,二号宫庙与一号宫殿呈东西分布,二者各有一条南北向的轴线;偃师商城的宫城遗址也有“左庙右宫”及“双轴线”。这可以说明我国早期国家( )
| A. |
血缘关系与权力中心相互维系 |
B. |
祭祀制度日趋完备 |
| C. |
内服王畿与外服方国相互对立 |
D. |
都城布局已成定式 |
在美国《1965年选举权法》生效后的几个月里,亚拉巴马州达拉斯县黑人登记选民的人数从不到 人增至 多人。在该法通过之后的4年里,南部成年黑人中有近4/5进行了选民登记。这说明该法( )
| A. |
废除了南部的种族隔离 |
B. |
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 |
| C. |
放宽了选民居住地限制 |
D. |
实现了成年公民普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