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旧唐书•韦温传》载,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任用盐铁判官姚勗(姚勗,唐朝名相姚崇五世孙,又写作“姚勖”。编者注)权知职方员外郎,制出,尚书右丞韦温执奏任用不当,文宗令中使宣谕韦温奉诏,韦温坚决不奉诏书,文宗只得改任勗检校礼部郎中。这反映出唐代
| A.政令执行机关对决策的监督 | B.决策中枢系统的相互牵制 |
| C.政令执行机关向决策机关转化 | D.君权在决策机制中的日益弱化 |
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 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 A.汉中外朝制 | B.唐三省六部制 |
| C.宋二府三司制 | D.元行省制 |
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
|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 | B.宗法制仍有影响 |
|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 B.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 |
| C.意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D.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 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
| 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 D.所谓“天”就是天理 |
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
| B.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
| 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
| 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