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说的“奇迹”主要是指
| A.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 B.“全球化”市场初露端倪 |
| C.工业革命兴起 | D.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
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 “突发消息”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 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
|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 |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
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 )
| A.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
| B.党的一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
| C.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
| D.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 A.《论十大关系》 |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新民主主义论》 |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处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亡国 | B.革命 | C.帝制 | D.尊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