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后徙于巩。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金人南侵,郡县募勤王军,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顷之,复从种师中,师中败死,彦仙走陕州。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建炎元年四月,金人屠陕州。经制使王躞度不能支,引部曲去,官吏逃逸。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表里夹攻,遂复陕。以功迁阁门宣赞舍人。家素留巩,尽取至官,曰:“吾父母妻子同城存亡矣!”闻者感悦,各有固志。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彦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四年正月丁巳,城陷,彦仙挟亲军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并其家遇害。先是,虏尝许以河南元帅,及围合、复言如前约,当退师,彦仙叱曰:“吾宁鬼于宋,安用汝富贵为!”虏惜其才,必欲降之,城将破,先令军中:生致者予万金。彦仙平时弊衣同士卒,及是杂群伍中死,虏不能察。其为人,面少和色,有犯令,虽亲属不贷。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军事独裁决,至郡政必问法所底,合境称治。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制使王躞度不能支度:估计 | B.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引:率领 |
C.生致者予万金致:得到 | D.虽亲属不贷贷:推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②但求欲死,不复顾利害 |
B.①虏尝许以河南元帅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
C.①及是杂群伍中死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
D.①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彦仙忠诚爱国的一组是( )
①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
②彦仙散家赀,得三干人,入援京师。
③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
④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
⑤矢集身如猬,左臂小刀,战逾力,遂死之。
⑥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人南侵时,李彦仙用自家钱财招募士兵入援京师,后随从种师中作战并攻占陕州,守将李弥大派他扼守殽、渑之间地区。 |
B.金兵攻陷陕州,经制使王躞带兵离开,而李彦仙独自坚守一方,很多人归依他,其后他带兵直奔州南,收复了陕州。 |
C.在金人十万大军包围陕州时,李彦仙曾用计打退敌兵。后城被攻陷,李彦仙带兵巷战,身受重伤坚持战斗,英勇战死。 |
D.李彦仙战死前曾严词拒绝敌人的高官引诱。他平时严正执法,廉洁无私,受到将士拥戴,地方政事也治理得很好。 |
将试卷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
②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
③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为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注】从子:侄子。重牛心炙:把烤熟的牛心肉作为最高贵的食物。
骨鲠:性格耿直正派。 从伯:叔父。重名:很高的名望。对下列划线词语推断不正确的项是()
A.顗察而异之异:以……为异 |
B.顗先割啖羲之啖:给……吃 |
C.然闻信至信:消息 |
D.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遍:全面地,一个一个地 |
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司徒导之从子也向之所欣 |
B.以为飘若浮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使门生求女婿于导赵氏求救于齐 |
D.独若不闻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十三岁时去拜见周顗,此后才慢慢地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崭露头角。 |
B.王羲之的性格正直让当时的人称道,但他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的隶书书法。 |
C.王敦把王羲之、王承和王悦看成王家有前途的三个少年,以羲之为最好。 |
D.王羲之在东床上袒露着肚子吃东西,与众不同,让太尉相中为婿。 |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3)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请用竖线给下列文言短文断句。
顺 治 二 年 乙 酉 四 月 江 都 围 急 督 相 史 忠 烈 公 知 势 不 可 为 集 诸 将 而 语 之 曰 吾 誓 与 城 为 殉 然 仓 皇 中 不 可 落 于 敌 人 之 手 以 死 谁 为 我 临 期 成此 大 节 者 副 将 军 史 德 威 慨 然 任 之 忠 烈 喜 曰 吾 尚 未 有 子 汝 当 以 同 姓 为吾 后 吾 上 书 太 夫 人 谱 汝 诸 孙 中(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节选)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2)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贾谊作品),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且勇者不必死节死:(2)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表:
(3)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怪:(4)同生死,轻去就同: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而:
(2)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而:
(3)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于:
(4)圣人不凝滞于物于:从文段(三)看,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的?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2)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令其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③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节选自《明史》)。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丁:遭逢。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雄:英雄、豪杰 |
B.钟佯不省,左右顾问佯:假装 |
C.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视:主管 |
D.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藉:借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的一组是()
①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③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④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⑤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
⑥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动,从此全都奉法行事。 |
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不仅下大力气惩恶扬善,而且为老百姓减免赋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多次拜见平思忠,深表谢意,对待平思忠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侍奉平思忠。 |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求并经朝廷批准而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况钟的。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2)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俄迁给事中、黄门郎。时高贵乡公(曹髦)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钟会有宠而忌,祜亦惮之。及会诛,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顗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中诏申谕,扶疾引见,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选自《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思过礼思:怀念。 |
B.以兄霸之子妻之妻:嫁给。 |
C.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识:见识。 |
D.其先识不伐如此伐:夸耀。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羊祜对敌国之人广施恩德的一组是()
①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②开设庠序,绥怀远近
③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⑤皆计所侵,送绢偿之⑥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侯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
B.羊祜不依附权贵。高贵乡公曹髦喜好写文章,在官位的人大多呈献诗赋;钟会受宠,羊祜并不阿附他,等到钟会被诛杀,羊祜便和荀勖共同掌管机要。 |
C.羊祜认为要收复东吴,就要取信于吴人。他与吴人开诚布公,表示十分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即便是与吴国人交战,也不搞突然袭击。 |
D.羊祜深得皇帝与南州人的尊重。他病重进京,皇帝命他乘车入殿,不必下拜,去世后,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南州人听到他的死讯,街巷里哭声不断。 |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
(2)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