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能形成喷泉的是        
A. SO2和H2O                   B. CO2和NaOH溶液   
C. Cl2和H2O                    D. NO和H2O
(2)在图Ⅱ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后,能产生喷泉的是    
A. Cu与稀硫酸     B. Cu与稀硝酸      C. Al与浓硝酸     D. Fe与浓硝酸
(3)比较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Ⅰ是     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Ⅱ是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
(4)某学生积极思考喷泉原理的应用,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① 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②在①操作的基础上,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碳族元素简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正丁醚常用作有机反应的溶剂。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反应和主要实验装置如下:
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2O + H2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74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醚
130
142.0
0.7704
几乎不溶

合成反应:
①将6 mL浓硫酸和37 g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A中,并加几粒沸石。
②加热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
分离提纯:
③待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70 mL水的分液漏斗中,振荡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④粗产物依次用40 mL水、20 mL NaOH溶液和40 mL水洗涤,分液后加入约3 g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纯净正丁醚11 g。
请回答:
(1)步骤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
(2)加热A前,需先从 (填“a”或“b”)口向B中通入水。
(3)步骤③的目的是初步洗去 ,振荡后静置,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或“下”)口分离出。
(4)步骤④中最后一次水洗的目的为
(5)步骤⑤中,加热蒸馏时应收集 (填选项字母)左右的馏分。
a.100℃ b. 117℃ c. 135℃ d.142℃
(6)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 ,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
(7)本实验中,正丁醚的产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小组同学为比较酸性条件下NO3、SO4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打开活塞c,将过量稀HNO3加入装置B中,关闭活塞c
B中浅绿色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II
用注射器取出少量B装置中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III
打开活塞b,向A装置中加入足量硫酸,关闭活塞b
A中产生气体;B中有气泡,液面上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
IV
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取出少量B装置中的溶液,……
……
V
打开活塞a,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实验IV的后续操作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实验得出的结论:酸性条件下氧化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 实验操作V的目的是
(5)实验操作III,开始时B中溶液的颜色并无明显变化,此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NH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

(2)某学生用下图装置对NH3与NaClO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资料:氨和次氯酸钠溶液反应能生成肼。肼常温下是无色液体,沸点:113℃,与水混溶,它的水溶液是一种二元弱碱。
①向水中持续通入NH3,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中的白雾由N2H4小液滴形成,进行实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白雾,试纸变蓝。该实验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N2H4,理由是
②进一步实验确认了A中生成了N2H4。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不参与反应) ;此反应中若有5.6L氨气(标准状况下)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

现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白醋(CH3COOH)的总酸量(g/100 mL)。
Ⅰ.实验步骤:
(1)量取10.00 mL食用白醋,在烧杯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 mL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
定容,摇匀即得待测白醋溶液。
(2)用酸式滴定管取待测白醋溶液20.00 mL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2滴_____作指示剂。
(3)读取盛装0.100 0 mol/L 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如果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________mL。

(4)滴定。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数据记录:

滴定次数
1
2
3
4
V(样品) (mL)
20.00
20.00
20.00
20.00
V(NaOH)(消耗) (mL)
15.95
15.00
15.05
14.95

Ⅲ.数据处理:
某同学在处理数据时计算得:
平均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V=(15.95+15.00+15.05+14.95)/4 mL=15.24 mL。
(5)指出他的计算的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按正确数据处理,可得市售白醋总酸量=_____g/100 mL。(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验证:“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产生”。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导气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忽略反应中的溶液体积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铜和浓硝酸反应前,挤压打气球(球内充满空气),经A、B、C反应后,进入D中的气体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进行此步操作时应关闭 ,打开 (填K1、K2或K3)。
(2)关闭K1、K2,打开K3,由分液漏斗向D中滴加浓硝酸,此时D中一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待Cu和浓硝酸反应结束后,再通过分液漏斗向D中加入CCl4至满。
(3)若E装置中出现倒吸,可采取的应急操作是
(4)经测定,E装置中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实验测得F装置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20 mL,则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 (填“有”或“无”)NO生成 ,其依据是(请用数据和文字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